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On the Road > 상세화면

2024 SUMMER

全州,和谐之城

如果被问到韩国哪座城市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相信不少韩国人会给出全罗北道全州市这一答案。不仅如此,全州还保留着许多韩国特有的木构建筑——韩屋。尽管如此,全州并没有止步于保存传统文化,而是在其基础之上融入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和创新,好似一份拌饭,和谐共生。

ⓒ Shutterstock

全州韩屋村之旅的第一站,梧木台绝对是不二之选。爬上矮矮的山丘,平坦空地上伫立着的一座亭子便映入眼帘。站在这里,全州韩屋村尽收眼底。可以说,这里是最好的——不,应该说是独一无二的观景地。在约3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700多座韩屋错落有致,形成村落,这里也因此被推为韩国规模最大的韩屋村。砖瓦屋顶鳞次栉比,给人一种深蓝色海浪扑面而来的错觉。

朝鲜王朝的发源地

梧木台不仅是一处观景台。走进阁楼,会看到几块悬挂的牌匾。梧木台的秘密就藏在一块写着《大风歌》的牌匾中。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梧木台《大风歌》的主角是1392年建立朝鲜王朝的朝鲜太祖李成桂(1392-1398年在位)。他曾是高丽王朝末期的将军。击退外敌入侵后,在回京的路上途经全州,在此吟诵了这首诗。因此后人评价,李成桂到达全州梧木台时,已显露出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的征兆。也就是说,全州就是朝鲜王朝的发源地。

全州的韩屋村和首尔的北村韩屋村是最具代表性的韩屋遗址。从梧木台俯瞰韩屋村,鳞次栉比的砖瓦屋顶仿佛扑面而来的深蓝色海浪。

除了梧木台,还有一处将朝鲜王朝和全州联系在一起的地方,就是位于韩屋村南端的庆基殿。“庆基”即“吉庆之地”,包含“朝鲜王朝开国之地”的意思。朝鲜王朝建立后,李成桂之子、太宗李芳远(1400-1418年在位)在全州李氏的本乡——全州以及平壤、开城、庆州、永兴等主要城市修建了供奉其父亲画像的建筑。其中,修建于全州的建筑就是庆基殿。

穿着韩服游览庆基殿的市民。庆基殿的“庆基”意为“吉庆之地”,其作用是纪念这里曾是朝鲜王朝的奠基之地。

整座建筑大致分为3个区域。正殿是供奉太祖画像的中心区域。现如今正殿上供奉的画像是复制品,原件收藏在正殿后面的画像博物馆内。正殿北侧的肇庆庙是为供奉家族的始祖、太祖的第22代祖李翰夫妇的牌位而修建的。两殿之间是一座书库,用于收藏《朝鲜王朝实录》。它记录了朝鲜王朝建立之后472年间每一天发生的大事小情。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原件完整保存至今的君主制王朝记录,《朝鲜王朝实录》被奉为韩国国宝,并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整座建筑看上去庄严肃穆,但透过下马碑和矮缸,却能窥见古人的智慧和诙谐。下马碑的含义是 “无论尊卑贵贱,到这里都要下马通过”。它矗立在庆基殿正门前,支撑碑身的两只狮子和獬豸雕像诙谐可爱,体现了朝鲜王朝时期的石雕特点。院子里摆放着的6个矮缸是存储消防用水的水槽。古人希望火魔在逼近建筑近旁的时候,能够被自己映在水面上的狰狞面孔吓跑。这些矮缸就融入了这种企盼。

写有“大小人员皆下马”字样的下马碑。

此外,还有全罗监营和丰南门,与梧木台、庆基殿和韩屋村一样,都是可以代表全州历史、传统文化乃至地位的文化遗产。全罗监营是朝鲜王朝在近500年的漫长历史中,为管辖今天的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和济州道地区设立的行政机构。丰南门则是全州府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建筑。

融入传统文化的交流印记

全州不仅保留着几百年前的文物,随处可见的变化更是其包容性的体现。

就在庆基殿对面,矗立着一座略显格格不入的建筑——殿洞天主教堂。这是朝鲜半岛最早的殉教场所,于1914年落成。然而,修建这座建筑的工人大部分并非朝鲜人。据《殿洞天主教堂百年史》记载,为了修建这座天主教堂,来自中国的5名木匠和100多名石匠搭建砖窑,烧制了65万块砖。他们的领队姜义宽经营一家名为“双兴号”的建筑公司,因修建过各种天主教建筑而闻名。一提到全州,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朝鲜王朝和传统文化,但只要细细体味,就可以从中探寻到久远的文明交流的足迹。

1914年建成的全州殿洞天主教堂。在初期建成的天主教教堂中,尤属其规模大、外观美,罗马式建筑风格十分抢眼。

说到全州,必然要谈全州同中国之间的交流。中国人定居全州已有125年的历史。1899年,距全州约50公里的群山开埠。一些劳工和商人开始陆续来到这里。在他们的眼里,无论是商业、文化,还是行政管理,作为上级城市,全州各方面的状况都优于群山,自然更具吸引力。渐渐地,来全州定居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在今天的多佳洞中国城一带逐渐形成了一个华人社区。

在当时定居全州的华人中,虽然也有从事海运或农业的,但高达60%的人从事餐饮、买卖丝绸布匹等商业活动。华人的涌入为这座传统老城带来了新的文化,尤其对饮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一种全新的菜系——“中华料理”开始在朝鲜半岛传播开来。

中华料理有一个特点,就是会借助当地的食材进行本土化改良,迎合本地人的胃口,走大众化的路线。韩式中餐“炸酱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除了酱料“春酱”来自中国外,其他食材都是就地取材。全州的华人对炸酱面又做了一次创新,衍生出“炸酱汤面”。

炸酱汤面里完全不放春酱,而是改用酱油,这是为了迎合韩国顾客不喜欢炸酱面过于油腻的口味而做出的调整。他们在酱油中加入淀粉,制成比较浓稠的酱料,然后浇在煮熟的海鲜和面条上。这与原来的炸酱面大相径庭,更类似于海鲜汤面,可以说是另外一种韩式中餐。

深受欢迎的炸酱汤面并未就此止步。再一次细分出“原味”和韩国人喜欢的“辣味”两种新品。随后,炸酱汤面的影响力也逐渐扩散到群山市、益山市、完州郡等周边城市。在全州,真味饭店和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宝庄等老字号餐厅一直在坚守和传承着炸酱汤面的风味,前者是由全州华侨小学校长刘永伯经营的。

实际上,华人的到来不仅为全州,也为整个朝鲜半岛饮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华人带来了粉丝等食材。烤牛肉、排骨汤、什锦菜、血肠等韩式菜肴中都需要放入粉丝。这些中国食材与韩国本土的原料和烹饪方法相融合,促成了韩国美食文化的蓬勃发展。

从这个角度而言,也许,今天刻意将华人同全州、同韩国剥离开的做法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文化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也无你我之别。任何文明都是通过全方位地接纳并融合其他文明,弥补自身不足,发扬自身优点,从而实现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全州秉持开放包容,拥抱交流互鉴。今天的全州正是文化交流结出的硕果。

全州拌饭,创新的成果

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全州的拌饭也是如此。有人说,全州拌饭色香味俱全,起源于宫廷菜,但事实并非如此。全州拌饭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如此受欢迎,与其坚持不懈的创新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全州拌饭不仅是全州的地方特色饮食,也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饮食。全州拌饭有30多种,不同季节略有变化。

目前在全州历史最悠久的拌饭餐厅是1951年开业的“韩国之家”。不过,当时这家店是叫“韩国糕点”,并不经营拌饭,而是卖年糕和蜜饯。后来为了提高利润,开始做餐厅卖年糕汤。问题是,当时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年糕汤是冬天才吃的食物。于是,他们想到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卖的“Baeng-baeng-dol-i(翻转)”。

“Baeng-baeng-dol-i”是全州地区对拌饭的一种叫法,用于描述不停翻转铲子或勺子搅拌米饭的情景。当时,市场上的店铺会在一个大碗里放入各种蔬菜拌匀,然后根据客人的要求一人份一人份地盛出来。汉学学者赵炳喜(1910-2003)精通全州历史。他曾在1988年全州文化院出版的《全州风物记》上发表过一篇题为《1920年代的南外场》的文章。在文中,关于“Baeng-baeng-dol-i”,他是这样描述的。

“当你走进餐厅,会看到健硕的店员一只手端着一个大盆子,另一只手紧攥着一两把勺子不停地搅动拌饭,高兴时还会用鼻子哼起小曲。盆子在空中转啊转,然后再举在手里搅拌。这样的手艺,只有在南外场才能看到吧?”

南外场是位于全州府南门(即丰南门)外的一个市场,现在称为全州南门市场。这里的白天已经足够热闹,每晚的夜市更是成为游客的打卡地。简而言之,“韩国之家”对南外场的“Baeng-baeng-dol-i”进行了优化升级,使其更高端,是在豆芽、蕨菜、西葫芦、香菇之类的基本配菜基础上增添了紫菀、湿伞等时令野菜,又加上了凉拌生牛肉。

“韩国之家”并不是全州唯一的拌饭餐厅。何淑英石锅拌饭(前中央会馆)和圣美堂也十分受欢迎。何淑英石锅拌饭的特色是在石锅中放入银杏、栗子和红枣等营养食材,圣美堂的特色是先把米饭提前炒好。自1950年代初“韩国之家”改良了自家的拌饭之后,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很多家推出自家特色拌饭的餐厅。到了1960、70年代,全州已经形成了“拌饭一条街”。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它早已成为全州市民和来全州旅游的几乎所有游客必去的打卡地。以至于自2007年起,每年秋天,全州都会举办拌饭节。

今年5月,第25届全州国际电影节在全州电影街及全州各处举办,10天共放映了来自43个国家的232部电影。

平常背后的新发现

来到全州,可以全面了解韩国的昨天和今天。在这里,你可以见证朝鲜王朝克服重重矛盾支撑了近500年的基业;见证全州通过人与物的交流,打造出繁荣的文化;见证韩国从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不断在变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社会底蕴。

正是因为如此,全州2010年成为首个入选“国际慢城”的人口不低于50万的大城市,2012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第四个“烹饪美食之都”。在此再强调一次,全州提醒了我们,为什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制”历史和传统文化,而是要以更加包容的胸怀和发展的眼光去“传承”。(徐俊译)

权奇凤作家
李民熙摄影家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