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推测,截至2023年1月,流失于国外的韩国文物达22.9万余件。国外韩国文化遗产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以捐赠和购买等方式回收这些国外流失文物,截至2023年8月共计回收2482件。其中部分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被认定为“宝物”。
《妙法莲花经卷第六》,14世纪(推测),绀纸金银泥,27.6×9.5厘米(折叠),27.6×1070厘米(展开),厚1.65厘米。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是2023年3月从日本回收的高丽王朝时期的写经作品,内有经文和描绘经文主要内容的变相图。所谓写经,即指誊写佛教经文。《妙法莲华经卷第六》主要讲述人人皆可成佛,对韩国佛教思想的确立影响深远。
© 国立古宫博物馆
美国明特尔夫妇于2023年7月向国外韩国文化遗产基金会捐赠了1516件韩国近现代艺术品和他们自己拍摄的照片等收藏品。这对夫妇热爱韩国文化,他们在1969年至1975年居住于首尔和釜山期间收集和拍摄了这些作品和照片。
这些收藏品中有部分稀世文物,包括可呈现韩国近代绘画多样性的文物。特别是记录20世纪70年代釜山风景和生活场景的那些照片,可谓是生动再现韩国现代史一隅的宝贵资料。为纪念这次获捐,釜山博物馆专门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20世纪70年代的釜山,独特视角下的平凡日常”特别展。
善意的捐赠
国外韩国文化遗产基金会2012年成立,经过长时间调查,梳理了因各种原因流失于国外的韩国文物的现况。基金会向这些文物所在的当地博物馆和美术馆予以大力支持,以确保这些文物得以更好地保存、管理、研究以及有效利用,同时还积极以捐赠和购买等方式回收文物。据基金会的调查,截至2023年1月,共有229655件韩国文物流失在27个国家。其中流失于日本的文物数量最多,有95000多件,流失于美国的文物也多达65000多件。
回收国外流失文物的过程相当复杂与艰难。一旦收藏文物的个人、机构或政府拒绝返还,会更加棘手。即便是非法流失于国外的文物,依据当今国际法,也同样难以回收。文物回收的方式主要包括个人、机构或政府主动捐赠,通过外交磋商签署文物返还协议,通过拍卖购买或向个人购买,长期租赁(等同于返还)等。其中以收藏者善意捐赠的方式返还的文物最多。国外韩国文化遗产基金会自成立以来,截至2023年8月,共分1204批回收了2482件文物,其中大部分都是捐赠。将自己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收藏的私人财产变为公共资产,这绝对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举动。
在捐赠文物当中有一些历史、学术或艺术价值较高的文物会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遗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2018年被认定为“宝物”的李先齐墓志——一个刻有“景泰五年”等铭文的白化妆灰青瓷器。李先齐是朝鲜王朝时期的学术研究机构——集贤殿的学者,他的这件墓志(记录死者姓名、身份及事迹等的文章)因很好地呈现出当时墓志石的特点而被认定为“宝物”。该文物原由日本艺术品收藏家等等力孝志收藏,在他去世后,其夫人等等力邦枝于2017年表达了无偿捐赠的意愿并最终返还给了韩国。
《日影圆球》,1890年,铜、铁,高23.8厘米,球体直径11.2厘米。
朝鲜王朝时期的日晷大都为半球形,而日影圆球则是将圆球置于立于花瓣状底座之上的柱子顶端。日影圆球彰显了朝鲜王朝当时的科技水平,因而意义非凡。该文物于2022年3月在美国拍卖会上购得。
© 国立古宫博物馆
稀世文物
在2023年回归韩国的文物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朝鲜王朝(1392-1910)后期的朝鲜半岛地图《大东舆地图》和高丽王朝(918-1392)时期的文物《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大东舆地图》由朝鲜王朝时期的地理学家、地图绘制者金正浩(约1804-约1866)于1861年首次在木板上刻制,3年后经修订部分内容后制成了朝鲜半岛地图。这次回收的《大东舆地图》是1864年木板本的增补版,其中增加了其他地图《东舆图》的一些信息。该版本与之前韩国国内机构收藏的版本在内容和结构上有所不同,因此意义非凡。这幅地图直到日本收藏者拿出来拍卖时才为世人所知,后由国外韩国文化遗产基金会购买。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是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部分经文的誊写本,也叫写经。所谓写经,就是以虔诚之心誊写于纸上并进行精美装订的佛经。《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先用至今仍在使用的韩国传统天然靛蓝染料将楮皮纸染色,再用加入金银粉的传统黏合剂——皮胶在上面写字作画。这件稀世文物原由一名日本人收藏,他向国外韩国文化遗产基金会表示有意出售,遂由基金会出资购入。
在2022年回收的10件文物当中,制造于19世纪的便携式日晷“日影圆球”备受关注。该文物是韩国境内首次发现的球形便携式日晷,体现了朝鲜王朝的高超科技水平。其收藏者在美国拍卖,国外韩国文化遗产基金会中标购入,文物得以回归韩国。
国宝级文化遗产
在国外韩国文化遗产基金会近期回收的文物当中,16世纪的作品《读书堂契会图》和《文祖妃神贞王后王世子嫔册封竹册》于2023年被认定为“宝物”。“契会图”是一种描绘聚会场面的绘画类型,特点是于画中标出与会者的身份信息。据推测,该作品创作于1531年,是当时的在职官吏为纪念他们聚会而绘制的。收藏该作品的日本友人2022年在美国拍卖,基金会中标购入。
另一件文物《文祖妃神贞王后王世子嫔册封竹册》由法国的一位收藏者拍卖,2018年韩国一家企业中标购入后捐赠给了国外韩国文化遗产基金会。所谓竹册,是指册封王世子、王世子嫔、王世孙等人时将相关个人内容刻上后授予被册封人的竹简。该竹册是宪宗(1834-1849在位)的母亲神贞王后1819年被册封为孝明世子嫔时的,是朝鲜王室重要的礼仪象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体现出朝鲜王室文化的风格。竹册原本收藏于保存朝鲜王室书籍的江华岛外奎章阁,据传1866年发生丙寅洋扰事件时与其他书籍一起被焚毁,如今重归故里,备受瞩目。
以各种方式从国外回归的文物,经过专家调查研究,以科学的方式保存在博物馆、美术馆等专业机构。这些文物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日后不仅会被展出,还会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教育当中。(南燕译)
《文祖妃神贞王后王世子嫔册封竹册》,1819年,竹、黄铜、绢,25×102厘米。
神贞王后被册封为孝明世子的世子嫔时制作,具有典型的朝鲜王室竹册风格,同时也是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竹册上记载有被册封者的身份信息以及劝人行善莫作恶等内容。
© 国立古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