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KF Interviews & Essays

2022 WINTER

憧憬久远的未来

韩国传统鞋子的制作要经过几十道工序,不仅需要娴熟的技术,还需要精湛的工艺。鞋子的种类及名称因穿鞋者的身份、性别、年龄而异。韩国传统鞋子最大的特征是会随脚型自动塑形。黄德成继承父亲衣钵,成为第六代传统靴鞋匠。

黄德成出生于靴鞋世家,父亲是著名的靴鞋匠。黄德成继承父亲衣钵,成为韩国传统靴鞋制做的第六代传人。

韩国传统鞋子的美在于曲线,如同韩国传统瓦房的屋檐,线条笔直有力地向下延伸,在末端微微向上翘起,那轮弧线格外优美。当传统鞋子搭配上传统布袜,这种韩国特有的曲线美更是大放异彩。传统布袜前端尖耸的鼻翼让鞋子更加挺括有型。传统鞋子无左右之分,会在穿的过程中随脚的形状慢慢成形,左右脚自然区分开,穿起来也就更加舒适。
韩国传统鞋子被称做“靴鞋”,有高筒的为“靴”,无高筒的为“鞋”。做鞋的工匠被称做“靴鞋匠”,他们常年与皮革打交道,因此也被称做皮鞋匠,在以朝鲜王朝时期(1392-1910)为背景的电影或电视剧中时常可见。据朝鲜王朝的基本法典——《经国大典》(1485)记载,当时仅归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靴鞋匠就有几十人,可见需求量之大,而且分工更为明确。
朝鲜王朝中期文臣柳希春(1513-1577)所著的《眉岩日记》记载,在过去,不仅要在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上穿不同的鞋子,而且鞋子所使用的材料、款式、颜色等因身份而异。不同的年龄,也会采用不同的颜色和色彩搭配。使用的材料除皮革外,还有绸缎、麻布、苎麻、纸、木头、稻草等。而如今,只有在参加传统婚礼或祭礼等特殊活动时才会穿传统鞋子。


无可选择,这是我的宿命
“小时候,家境贫困,鞋子需求量小,光靠做鞋无法维持生计,父亲每天不得不兼职给别人送货。我不喜欢这种清苦的生活,所以从学校毕业后,先去公司上了一段时间的班,可是发现并不适合自己。恰好这一时期,父亲一直以来的一个夙愿——传统鞋子还原工作大获成功。我亲历这一过程,深刻体会到挽救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源于这一契机,我决定接受自己的宿命,继承家业。”
黄德成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要成为匠人。他的家族是一个名匠辈出的皮鞋匠世家,一直住在首尔仁寺洞,那里从古代开始就是王室工匠聚居的地方。靴制作工艺和鞋制作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1971年,他的曾祖父黄韩甲成为第一位国家级靴匠。后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门类设置上,以上两种工艺合二为一,他的父亲黄海逢于2004年被指定为靴鞋技艺传承人。再往前追溯,他的玄祖父黄种秀曾在哲宗(1849-1863)时期向王室进贡皮鞋。2016年,黄德成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正式成为第六代传人。
“我们家从曾祖父的祖父开始就做鞋子进贡给王室。曾祖父是朝鲜王朝末代王室的靴匠,曾经为高宗做过赤舃。遗憾的是只留下了文字记录,没有留下实物。1982年,曾祖父去世,当时父亲30岁,而我只有3岁。祖父先于曾祖父两年离世,差点让这项技艺失传,幸好后来父亲成功还原赤舃和青舃,重新延续了祖业。”
黄德成从展台最上面取过箱子打开,里面装着的是专供王和王妃穿的鞋——舃,红色是王室举办仪式时王和王世子搭配礼服穿的,蓝色则是王妃和王世子嫔搭配礼服穿的。这种鞋原本只以文字形式出现在古代文献之中,后来他的父亲在基于相关学者考证的基础上将其成功还原。

做鞋,第一步是要做衬底。黄德成正将粗布放到工作台上裁剪。一个技艺熟练的工匠完成一双传统鞋子前后需要70多道工序。

形随人变的鞋子
韩国的传统“鞋”也被称做“花鞋”,制作时间因种类而异,大概需要4-10天,需要技艺熟练的工匠经过7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首先,要做鞋子的侧面——鞋帮,为此首先需要做衬底。鞋帮里面使用的衬底是做鞋的第一道工序。用大米调好浆糊,在粗布上层层粘贴麻布和苎麻,放在通风处晾晒几天。然后将裁剪好的绸缎用碾碎的饭粒粘上去,鞋帮就做完了。涂饭粒浆糊时,为避免中间风干,每次都要将鞋帮放入放有湿毛巾的缸里,再取出来。每道工序不但需要熟练的技术,耐心等它达到最好的状态同样至关重要。
接下来,要用蜡染棉纱和猪毛将两片鞋帮接起来。先连后跟,然后再连鞋尖部分。随后用牛皮做鞋底,以对针缝针法将鞋帮和鞋底连起来,最后放上木制鞋楦,给鞋子定型。
“为避免绸缎损坏,按照传统方法,用野猪后颈鬃毛当线。老野猪的鬃毛硬度大,易弯曲,十分适合缝合皮革和绸缎。在衬底上粘贴绸缎时,要将饭粒用手碾碎,饭粒风干后,会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有利于维持鞋子的形状。”
当我问他,作为一名匠人,从哪一部分最能感受到传统“鞋”的美,他回答说是尖耸上翘的鞋尖。鞋尖的曲线还有防止走路时掉鞋的作用。
“虽然开始并没有左右之分,但穿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踩出脚形,很自然地分出左右。韩国传统鞋子最主要的特点不是让人去适应鞋子,而是让鞋子跟随脚型慢慢变化,去逐渐适应人。”

门廊上整齐地摆放着绣鞋,上面绣有寓意祈福的十长生图案。不同用途的鞋子,款式造型迥异,名称也大不相同。其中,在绸缎上绣制图案的被称做“花鞋”,主要供官宦贵族的女眷穿着。

还原传统是我的使命
为扩大需求,黄德成还曾考虑改良传统鞋子。但问题是,人们往往把工厂批量生产出的花鞋误认为传统鞋子。
“就拿改良韩服来说,根据近来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爱好以及用途,进行一定形式的改变,使其更具有现代感,这样做很有意义。受其触动,我也曾想过要创新。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总要有人坚守传统,我的父亲还原了祖辈的遗物,我也要像父亲那样,将这一传统完好地传递下去,这是我的使命。”
2022年7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展览会在位于首尔仁寺洞的韩国工艺设计文化振兴院展厅举办,这次展会对年轻匠人来说也是一个转折点。由于新冠疫情,这是展会时隔三年首次举办,不仅展出作品,还提供体验课程,受到市民的极大欢迎。由于申请人数太多,课程每次都要拖到展览结束之后。
“申请者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这一点很让人欣慰。他们都惊叹于传统鞋子做工的精致和结实,我们提供的制作体验反响非常好。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不必一味追求现代化,通过讲座、演示等形式宣传传统文化也是十分重要的。”
鉴于不停有人询问能否报名,黄德成已经计划定期开办传统鞋子体验课,与有意愿学习的普通人近距离接触。
“我们正在寻找一种既可以保留主要工序,又可以简化材料和制作工艺的方法。现在很难招到弟子,全靠父亲和我,真的很辛苦。我的妻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就像我母亲在父亲身边支持了他一辈子一样。我有两个儿子,他们虽然年纪还小,但是我坚强的后盾。”
传统工艺正在濒临断代危机,匠人们要走的路注定是孤独的。黄德成自然也不例外,但不知为何,他却给人内心十分平静的感觉。(李民译)

李基淑自由撰稿人
李民熙摄影家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