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2023 AUTUMN

木刻字的力量

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是木版印刷和匾额制作的关键步骤,刻字匠必须充分了解字体特征和文字内容。刻字匠的水平高下主要取决于刀法和结构布局等方面。匠人金珏汉长期从事木刻字工作及其技艺传承,他的努力广受认可,2013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刻字技艺传承人。
1KENN0712.jpg

刻字匠金珏汉正在雕刻。他喜欢使用结构紧密、硬度适中的大山樱木来制作雕版。


刻字是指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木版印刷和匾额制作都需要刻字,这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负责刻字的工匠被称为刻字匠。金珏汉于2013年成为刻字技艺传承人,他曾参与许多重要文物的修复工作,包括遭焚毁的崇礼门匾额、金属活字印刷本《直指心体要节》(1377年)的木刻本以及朝鲜战争时期被焚毁的《训民正音谚解本》等。

从木工到刻字
2KENN0990.jpg

为了在坚硬的木板上雕刻出精巧的文字或图案,匠人需要使用各种工具。金珏汉使用的工具有锤、刀、凿等30余种。

金珏汉原本是一名木工。1957年,他出生于庆尚北道金泉的一个农民家庭,家中有五个男孩、一个女孩,他排行第五。这样的家庭环境,加上小学六年级时父亲去世,导致金珏汉勉强读完小学就被迫辍学,在金泉市区的一家木工作坊学习木匠手艺。

“我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村里最不缺的就是木头,所以我很早就学会了怎么摆弄木头。”

但是,金珏汉并没有放弃学业,他白天工作,晚上坚持学习,通过了初高中的同等学力考试。退伍后,他进入首尔塔谷公园附近的木工艺培训学校学习。1983年,同德美术馆举办的吴玉镇作品展一举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传统刻字。在看到被修复的首尔旧地图《首善全图》时,我一下子就着了迷,于是马上辞掉工作拜师学艺。”

金珏汉的老师吴玉镇是1996年刻字匠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第一代官方指定传承人。金珏汉在2005年成为传承培训师,由于他在文物修复和非遗传承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8年之后,他成为继老师之后的第二代传承人。与刻字老师的相遇把他从一名木匠带上了刻字的道路,而与书法家朴忠植的相遇则让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匠人。

“学习刻字快两年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必须好好了解汉字。刻字是一门有关文字的技艺,不了解雕刻的文字和内容,就不能获得技艺上的突破。”

金珏汉决定正式学习书法,甚至搬到了老师书斋所在的方背洞附近居住。当时栖身的一间小小陋室,成为今天这间工坊的雏形。出于对学习的渴望,他于1992年考入广播电视通讯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作为大龄学生,他沉醉在学习带来的乐趣之中。因为要兼顾学习与工作,他6年后才毕业,至今仍一直坚持学习。

从处理木材到印刷

刻字的关键在于雕刻,而雕刻过程始于木头、终于木头。因此,处理木材的整个过程,即挑选合适的木材、长时间干燥以及长时间熟化的过程,尤为重要。

“匾额的用途不同,使用的木材也大有不同,如沙梨木、松木等。而如果要用来做雕板,结构紧密、硬度适中的大山樱木是最合适的,《高丽大藏经》的8万多块经文板里有70%以上都是使用的大山樱木。但比树种更重要的,是把木材充分熟化的过程。要经过七八年以上的干燥,让木质纤维熟化,才能保证不变形,能长久保存。”

准备好用来刻字的文字或图案稿纸后,把木头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刨平磨光后涂上浆糊,然后把稿纸贴上去。如果是印刷用的雕板,贴的时候需要左右翻转过来。随后,用手把纸搓成原来厚度的一半,用砂纸打磨,使文字和图案紧贴在木板上,再涂上油,使图案变清晰,这一过程称为“排字”。

“排字用什么油并不讲究,但一定要生榨油,不能用熟榨油。因为熟榨油会凝固变硬,没办法刻字。”

在刻字过程中,会根据文字和图案的特点,使用合适的刀、凿、锤等工具。像木雕板这种需要左右颠倒的刻法叫做“反书”,而公共建筑和寺庙上悬挂的匾额则不需要左右颠倒,这种刻法叫做“正书”。

刻完字后,需要在木刻板的两端装上木柄,起到把手和通风的作用。随后在木板上均匀涂抹上浓度适中的墨汁,再把印纸覆盖在上面,用刮板轻轻碾压,使印纸着墨印出字来。如果是匾额,刻完字后直接上色即可。

对字体的理解
3KENN0978.jpg

金珏汉正在检查雕板的印刷效果。刻字匠是指掌握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的工艺的匠人,该工艺是大量印刷书籍所必需的。

刻字可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阴刻是把文字本身挖空,即把文字刻成凹形。而阳刻则是把文字以外的部分挖空,使文字凸显出立体的形状。

“阴刻是刻字的基础,也是最难的技术。虽说只要顺着笔划雕刻就能看懂是什么字,但刻字匠还需要通过雕刻表现出笔触轻重等细节。落笔重的地方要挖得更宽更深,这样才能还原书法的感觉。刻完字以后,要让人能看出来这是谁的笔迹。总之,刻字匠需要对字体特征和文章内容有足够的了解。”

尽管身边堆满了刻有自己名字的作品,金珏汉对刻字技艺的传承依然忧心忡忡。

“光靠这门手艺很难维持生计,所以没有年轻人想学刻字。学刻字的大部分是退休老人,他们把刻字当做一种业余爱好。但这也不是我个人操心就能解决的事,所以我也想开了。只想像从前那样,认认真真把自己的作品做好。”

金珏汉谦虚地表示自己还缺少代表作,他对刻字这门技艺的未来既忧心又乐观。(郭一诚译)

李基淑自由撰稿人
李民熙摄影家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